会员登录 马上注册

搜索

生活就是修行

[复制链接]
antengmeng 发表于 2009-11-25 12:5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antengmeng
2009-11-25 12:58:42 1907 6 看全部
六祖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必然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外境,平时日常穿衣吃饭,待人接物,迎宾送客等等的人情世故中,往往有的人在这种对境中始终处于烦恼的漩涡里,无以自拔,心随境转,痛苦不堪。而有的人始终保持一份安祥、宁静、喜悦的心境中,对外在一切坦然自若,淡然处之。这也许是圣人和凡夫的区别就在这里吧!其实我们学佛也就是一个心态的转变,懂的生活中如何去观照,放下执着,才是修行人一生一世最重要的功课。

    日常学习、工作、生活无一不是修行的最佳时机,不是非要找一个无人的地方,或是躲在深山林野中打坐练心,外界的顺逆境才是磨练一个人定力、智慧、慈悲的具体表现,在顺境中往往起贪爱、欢喜,在逆境中起烦恼,执着、怨天由人,这就缘于对外境粘与不粘、真心与妄心的区别。

    故曰:“心随外境转,转处实能幽,随缘识得性,无喜亦无忧。”其实真心与妄心,如水与波不一不异,粘着就落入意识,由第六意识执着第七意识,然后在八识中埋下无明的种子,遇缘起现行,轮回相续。不粘即成如来藏,远离二执的对立,心与境的束缚,从而解脱。因此执着和放下,才是出入三界的关键所在。圣人已解脱自在,了悟一切法缘起无自性的真谛,时时心无所着,念而无住。凡夫处处挂碍,不自在,生死不断,因此圣人和凡夫的界限就很清楚看到啦!

    所以,我们要经常对生活中要训练我们的心,返观内照,不要因为别人的一句话,一个愤怒的表情,使自己心生杂念,心神不安,情绪躁动,使原本澄清的水面上起涟漪。自己扰乱心的同时,更无须去责备和怪罪别人,一切都是自己的造作和无明,智者观心,愚者观境,外在有为法都是缘起缘灭,昙花一现,只要我们在日常行住坐卧之际,时刻返看自己的心念,妄念川流不息,生住异灭,如幻不可得,内心了无空寂,湛然分明,这才是本地风光,修行的关键。

    平时待人中,多修忍辱,《金刚经》云:“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应常修忍辱波罗密,再是恒顺众生,慈悲,宽容待一切人,《普贤行愿品》中:“若令一切众生欢喜,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因此佛法在世间,不离开世间,关键要加以“觉”。无论在家出家,照样做事,照样工作,照样生活,不离开世间法,离开了这些,就无所谓修行啦,就要在这世间烦恼中锻练,把热恼转清凉,把痛苦转智慧,化尘劳为菩提,不取不舍,随缘应付,便得大自在矣!
转贴
万通网-有你才会更精彩
  • 您可能感兴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查看:1907 | 回复:6

手机APP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万通网
客服电话:19170818817 公司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南京路168号 ( 赣ICP备15008369号 ) 158638271@qq.com
QQ|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