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通网--AI智能领域的时尚者、开拓者、执行者!

语。。。。 发表于 2009-3-25 08:37:01

尽快了解现在的金融,让企业和个人走出困境!

对金融危机最普遍的官方解释是次贷问题,然而次贷总共不过几千亿,而美国政府救市资金早已到了万亿以上,为什么危机还是看不到头?有文章指出危机的根源是金融机构采用“杠杆”交易;另一些专家指出金融危机的背后是62万亿的信用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 CDS)。那么,次贷,杠杆和CDS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通过什么样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今天的金融危机?在众多的金融危机分析文章中,始终没有看到对这些问题的简单明了的解释。本人通过自己的理解为这些问题提供一个答案,为通俗易懂起见,我们使用了几个假想的例子。有不恰当之处欢迎批评讨论。
  一。杠杆。目前,许多投资银行为了赚取暴利,采用20-30倍杠杆操作,假设一个银行A自身资产为30亿,30倍杠杆就是900亿。也就是说,这个银行A以 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5%,那么A就获得45亿的盈利,相对于A自身资产而言,这是150%的暴利。反过来,假如投资亏损5%,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15亿。
  二。CDS合同。由于杠杆操作高风险,所以按照正常的规定,银行不运行进行这样的冒险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个办法,把杠杆投资拿去做“保险”。这种保险就叫CDS。比如,银行A为了逃避杠杆风险就找到了机构B。机构B可能是另一家银行,也可能是保险公司,诸如此类。A对B说,你帮我的贷款做违约保险怎么样,我每年付你保险费5千万,连续10年,总共5亿,假如我的投资没有违约,那么这笔保险费你就白拿了,假如违约,你要为我赔偿。A想,如果不违约,我可以赚45亿,这里面拿出5亿用来做保险,我还能净赚40亿。如果有违约,反正有保险来赔。所以对A而言这是一笔只赚不赔的生意。B是一个精明的人,没有立即答应A的邀请,而是回去做了一个统计分析,发现违约的情况不到1%。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总计可以拿到500亿的保险金,如果其中一家违约,赔偿额最多不过50亿,即使两家违约,还能赚400亿。A,B双方都认为这笔买卖对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欢喜。
  三。CDS市场。B做了这笔保险生意之后,C在旁边眼红了。C就跑到B那边说,你把这100个CDS卖给我怎么样,每个合同给你2亿,总共200亿。 B想,我的400亿要10年才能拿到,现在一转手就有200亿,而且没有风险,何乐而不为,因此B和C马上就成交了。这样一来,CDS就像股票一样流到了金融市场之上,可以交易和买卖。实际上C拿到这批CDS之后,并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亿,而是把它挂牌出售,标价220亿;D看到这个产品,算了一下,400亿减去220亿,还有180亿可赚,这是“原始股”,不算贵,立即买了下来。一转手,C赚了20 亿。从此以后,这些CDS就在市场上反复的抄,现在CDS的市场总值已经抄到了62万亿美元。
 四。次贷。上面 A,B,C,D,E,F....都在赚大钱,那么这些钱到底从那里冒出来的呢?从根本上说,这些钱来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资人的盈利。而他们的盈利大半来自美国的次级贷款。人们说次贷危机是由于把钱借给了穷人。笔者对这个说法不以为然。笔者以为,次贷主要是给了普通的美国房产投资人。这些人的经济实力本来只够买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价快速上涨,动起了房产投机的主意。他们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贷款买投资房。这类贷款利息要在8%-9%以上,凭他们自己的收入很难对付,不过他们可以继续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借钱付利息,空手套白狼。此时A很高兴,他的投资在为他赚钱;B也很高兴,市场违约率很低,保险生意可以继续做;后面的C,D,E,F等等都跟着赚钱。
  五。次贷危机。房价涨到一定的程度就涨不上去了,后面没人接盘。此时房产投机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房子卖不出去,高额利息要不停的付,终于到了走头无路的一天,把房子甩给了银行。此时违约就发生了。此时A感到一丝遗憾,大钱赚不着了,不过也亏不到那里,反正有B做保险。B也不担心,反正保险已经卖给了C。那么现在这份CDS保险在那里呢,在G手里。G刚从F手里花了300亿买下了 100个CDS,还没来得及转手,突然接到消息,这批CDS被降级,其中有20个违约,大大超出原先估计的1%到2%的违约率。每个违约要支付50亿的保险金,总共支出达1000亿。加上300亿CDS收购费,G的亏损总计达1300亿。虽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机构,也经不起如此巨大的亏损。因此G 濒临倒闭。
  六。金融危机。如果G倒闭,那么A花费5亿美元买的保险就泡了汤,更糟糕的是,由于A采用了杠杆原理投资,根据前面的分析,A 赔光全部资产也不够还债。因此A立即面临破产的危险。除了A之外,还有A2,A3,...,A20,统统要准备倒闭。因此G,A,A2,...,A20一起来到美国财政部长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游说,G万万不能倒闭,它一倒闭大家都完了。财政部长心一软,就把G给国有化了,此后A,...,A20的保险金总计1000亿美元全部由美国纳税人支付。
 七。美元危机。上面讲到的100个CDS的市场价是300亿。而CDS市场总值是62万亿,假设其中有10%的违约,那么就有6万亿的违约CDS。这个数字是300亿的200倍。如果说美国政府收购价值300亿的CDS之后要赔出1000 亿。那么对于剩下的那些违约CDS,美国政府就要赔出20万亿。如果不赔,就要看着A20,A21,A22等等一个接一个倒闭。无论采取什么措施,美元大贬值已经不可避免。
  以上计算所用的假设和数字同实际情况会有出入,但美国金融危机的严重性无法低估。
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的汹涌暗流,面对世界经济的山雨欲来,西方有些人主张的“中国救世论”正在悄然出笼。在他们看来,只要中国打开其国库的闸门,让外汇储备流向这次金融危机的发源地——美国和重灾区——欧洲,世界就能安度金融危机,也可延缓世界经济萧条的到来。

咋一听,觉得主张“中国救世论”的人看到了中国的实力,承认了中国的发展对世界的影响。但仔细一想,又觉得今天的“中国救世论”与昨天的“中国威胁论”、前天的“中国垮台论”,有异曲同工之处。

记得在苏联、东欧剧变时期,西方不少中国问题专家和政要坚信,要不了多久“中国政府也会垮台”。为了加速中国政府的垮台过程,他们还通过了针对中国的各种制裁措施,其中有些制裁措施迄今没有取消,如欧盟的对华武器禁售。他们以为,只要他们就势推一把,中国就会轰然倒塌。然而,他们没想到的是,几年之后,中国不仅没有倒下,反而走上了迅速发展的道路。中国发展的事实,宣告了“中国垮台论”的失败。
随着中国的高速发展,“中国威胁论”开始在西方走俏。“中国的出口商品消灭了欧美的就业岗位”、“中国的能源需求推动油价上升”、“中国与西方展开资源争夺战”……对中国的各种不实指责接踵而至。一句话,中国的发展已威胁到西方的生存,西方必须联手遏制中国的发展。于是,针对中国商品的种种反倾销、反盗版措施相继出台;人权、民主等各种有助于遏制中国发展的大棒通通向中国抡来。中国一度成为西方舆论攻击的主要靶子。然而,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早已今非昔比,许多国际问题绕开中国已不能解决。
“中国救世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笼的。按他们的逻辑,中国发展了,有钱了,承担责任的能力很强了。现在世界受到金融危机冲击,全球经济面临萧条威胁,中国就该“救世”。对“中国救世论”者的真实动机,我不想妄猜。但他们至少有一点与“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垮台论”的倡导者是一样的,那就是对中国的判断完全不切合中国实际。
中国的实际情况是,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然是全球第一的人口大国。中国还有几千万人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中国半数以上人口的生活水平与欧美国家比还相当低,中国每年要新增人口约1000万。民生问题始终是中国政府迫切需要关注的重点。从经济总量看,2007年中国的GDP为32801亿美元,虽排名世界第四,但仅为美国的23.7%,日本的74.9%,德国的99.5%,可是德国的人口仅为中国的1/16。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也仅为约6%。让中国去“救世”显然夸大了中国的实际能力。一个芭比娃娃,欧美经销商的利润约10美元,而中国生产厂家的利润不到0.5美元。中国的外汇储备是靠点滴累积的,中国在出口创汇的过程中,已将绝大部分利润让给了世界。中国作为国际大家庭的一员,自然会、而且一直在履行其应尽的义务。但任何超出中国承受能力,不切合中国实际的愿望都会落空。建议“中国救世论”的倡导者们,应先好好了解中国的现实。

情魔 发表于 2009-6-16 11:57:05

老狼的观点很好。顶一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尽快了解现在的金融,让企业和个人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