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马上注册

搜索

感怀苏州

[复制链接]
TOM 发表于 2009-1-26 02: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OM
2009-1-26 02:07:53 1458 8 看全部
苏州是一座历史悠久富有诗意的城市,它始于春秋时吴国的都城阖闾,成名于宋代,兴盛于明清,而今小桥流水的风韵,历史古迹的内涵,文人园林的辉煌,依就绽放着迷人的光彩。     
   
  小桥流水     
   
  一到苏州,首先感觉到的就是桥路相联,枕河人家的城市特点,“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象田野边晶亮的池塘一般不时闪现在你的面前,撞击着你的心扉。     
  流水一列是清清的浅浅的,有着柔滑宁静的特质,仿佛淑女幽幽的倩影蕴含其中,桥大多是单孔的拱桥,简洁含蓄没有那种精美的雕刻和华彩的饰面,略试雕琢的桥栏柱头也只抵得上少女头上随意的一只发夹,但整座桥在静静的柔波之上却有一种亭亭脱俗的雅致,仿佛竹掩映中袅袅升起的丝弦。     
  水边的的民居均是素雅的白墙和青瓦,苏州人给了它一个很有诗意的名字——粉墙黛瓦。粉墙黛瓦一列是靠窗的一面,一般为两层,亭亭地立于水边,好似清雅的屏风簇拥着蜿蜒的锦带,和谐流畅,又如清纯少女施以淡淡的脂粉,轻柔婉约,两层恰是到了好处,太高流水便显压抑,太矮流水又觉平淡,粉墙的白清纯优雅,好似冬天里的童话,黛瓦的青宁静深情,又象晚秋的私语,而粉墙黛瓦勾勒出的房舍清秀的外形连同水中纤细的倒影,便是江南女子含情脉脉的风姿了,这时你会衷心赞叹苏州人粉墙黛瓦这一诗意的称谓,于是流水的宁静与黛瓦的深情,小桥的雅致与粉墙的清纯融合成一首轻柔的诗,一幅婉约的画,在这波光与倩影的和谐中缓缓地淹入你了的心灵。     
  这时一对恋人撑着素色的雨伞,依偎着从桥上轻轻地走过,一叶扁舟划破参差的倒影从水上悠悠地飘来,这便美到了无以复加,这便是陈逸飞眼中的江南了。这里没有金碧辉煌也没有波澜壮阔,但它却如此执拗地抓住了你的心,因为这里有浪漫闲适的情调,轻柔淡雅的风范,有普通人内心恬静的港湾,这就是小桥流水的魅力,也是人们向往的所在。     
  头一次去苏州,我用了一整天时间在苏州旧城的街巷间信步倘佯,象一个痴迷的采风者一样探寻小桥流水的魅力。我发觉象我这样的游客居然不在少数,很多都是头一天跟了旅行团走马观花不过瘾,第二天又单独出来细细品味。我在十全街的一座小桥上碰上了一位北方的老者,他告诉我他告诉我他已到过苏州好几次了,每次都有要独自出来品一品小桥流水的韵味,那感觉有一种神奇的效用,可以让躁动纷繁的心在一阵浅唱低呤中变得宁静、轻松和淡远。
万通网-有你才会更精彩
 楼主| TOM 发表于 2009-1-26 02: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TOM
2009-1-26 02:08:37 看全部
历史古迹     
   
  苏州历史古迹众多,有春秋时期吴王阖闾的行宫虎丘,有伍子胥所建的古老城门盘门,有建于宋代桥身高达十四米的单孔石拱桥吴门桥,有西施的遗迹,唐伯虎的祠堂……但最有名的还是枫桥和寒山寺。     
  枫桥位于苏州城西北,是建于隋朝的一座单孔石拱桥,因唐代诗人张继的诗《枫桥夜泊》而名满天下。顺着护城河迤逦而行,不多时便可见到一座雄伟的城楼矗立在眼前,这是明代抗倭时修建的铁岭关遗址,出铁岭关便是位于护城河和运河交界处的枫桥。     
  枫桥跨于护城河两岸,桥拱出水很高,有四分之三圆,使梯形的桥身显得轻盈洒脱仿佛飞机腾空时的两翼。浅褐色的桥体,青灰色的桥栏,米黄色的栏柱以及桥栏正中“枫桥”两个亮丽的红字,自然协调的色彩搭配使整座桥仿佛罩上一层素雅的织锦,显得宁静端庄,同时又有莹莹秀骨蕴含其中,优雅地保持着挺拔的内质,仿佛一位儒雅自信的青年正注视着远方。     
  登上桥身凹陷斑驳的台阶,抚摸浸透沧桑的桥栏,远眺运河,背依雄关,你的心中一定会有一丝诗意的冲动,难怪张继会在这里写下他的千古名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炎对愁眠,故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婉约清丽的诗词,含蓄深远的意境,如歌如画如洒浸润着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凡夫俗子的心田,枫桥也由村姑变成了佳人,这里你不得不钦佩文化的感染力和推广力。相传张继考场失意,归途中夜泊枫桥,于寥落中写下这首千古名篇,不想第二年居然高中状元,因此枫桥又成了莘莘学子的吉祥之桥,到桥上走一走也会带些灵气。近年毛宁的一首《涛声依旧》更使枫桥成为游客必至的佳处。     
  离枫桥不远便是寒山寺。寒山寺的规模不大,但因其钟声而闻名遐迩,寒山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以主持人寒山的名字命名,另一主持人拾德曾远渡日本传教,又使该寺拥有了国际声誉。步入寺内,你会发觉,建筑的主体颜色虽以传统的红黄为主,但造形小巧,加上普通素雅的青瓦,没有繁复雕饰的屋檐,简洁的石板甬道以及几棵绿树的点缀,使整个寺庙呈现出一种淡雅兴恬静的氛围,让人想起舒缓清丽的丝弦,而不是寺庙里沉闷单调的木鱼。有名的钟楼同样小巧而雅致,象一个玉树临风的少年,钟并不大,但钟声悠扬悦耳,有一种连绵的穿透力,如少女手中破空而出的古筝,又如一串美丽的流星从你眼前轻柔地滑过,而你的心也在这一刻分润了天地间和谐美妙的抚慰。寺内的除夕听钟最为有名,相传除夕之夜一百零八下钟声,能使听者一年中的烦恼全部烟消云散,每年除夕之夜,都有来自国内外的无数善男信女会聚寒山寺听钟,盛况空前,为苏州的一大胜景。     
  在寒山寺近旁有一条新建的仿古街道,很清雅的茶舍和店铺,伴着婉转轻柔的评弹和闲适从容的行人,让人感受到一种非常平民的韵味,我突然明白为什么苏州人如此推崇寒山寺的钟声和枫桥的过客,因为那里面有着普通人的情感和希望。
   
万通网-有你才会更精彩
 楼主| TOM 发表于 2009-1-26 02: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TOM
2009-1-26 02:09:18 看全部
文人园林     
   
  到苏州旅游,导游会告诉你苏州的特点是“小桥流水,园林钟声”。园林对于苏州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苏州园林始于两晋,发展于唐宋,完善于明清。目前苏州遗存的各类园林有一百八十六处,其规模之大,质量之精,国内屈指可数,九七年,苏州的拙政园和留园相继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园林大多为文人所造,又被称为“文人山水园”,是江南园林最杰出的代表。步入苏州园林,你立刻会强烈地感受到中国文人千百年来所倡导的意境这两个字,那不是扭转乾坤的豪迈,也不是壮怀激烈的悲歌,而是淡泊名利的逸然,恬静清雅的浅唱。素雅的粉墙,简洁的花窗,曲折的石径,玲珑的台阁,无不渗透着创作者如诗的情怀,而这情怀和苏州的小桥流水历史文化又有着如此和谐的韵律,难怪苏州会容纳如此众多的江南园林,难怪淡泊仕途的中国文人会选择苏州建造自己的一方净土,从苏舜钦到范成大,从王世贞到李渔莫不是如此。     
  目前苏州最有名的园林是拙政园,拙政园建于明代,园主王献臣,曾任巡按御史,后两度被降职,罢官后来到苏州建成此园,园名取潘岳《闲居赋》“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为政也。”意即没本事的人靠养花卖菜混口饭吃,也算干了点正事。闲适之情溢于言表。     
  拙政园占地五万平方米,分东中西三部份,步入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园的东部,只见曲径风荷绿草雅舍,使人顿感一丝田园的轻风柔柔地拂过,闹市的纷繁顿时消退了许多。     
  中部是园的主体,一汪晶亮和碧水周围,绿树摇曳的身姿抚慰着云石参差的面庞,粉墙黛瓦的长廊用文静柔婉的臂膀环绕着亭台楼阁清雅含蓄的倩影,置身园中,你会感到一种涤荡肺腑的纯净和闲适,仿佛有一首悠扬抒缓的弦乐在你耳边轻轻地响起。     
  远香堂是主人待客的地方,深褐色的门窗,纯白粉墙以及黛瓦铺缀的含蓄而简洁飞檐,使整个建筑呈现出一种端庄雅致的气息,仿佛一位风度翩翩的儒生正恭候在此。望山楼是读书的地方,楼内布置精巧典雅,特别是一个个轻盈别致的扇面,飘飘欲飞,主人以扇面喻指清风,抒发乘风而上九天,手揽明月为伴的脱俗情怀,还有轻盈的廊桥,秀丽的旱船,以及空气中弥漫的花木淡淡的清香……倘佯其间,你的心就会象眼前的池水一样,晶莹而纯净。     
  立于园的中部,远处可见一座宝塔秀丽的身姿,这塔并非园中之塔,但和整个园林却如此般配协调,犹如少女头上点缀的发簪,使人顿觉增色不少,这便是中国古典园林创作中的重要手法之一借景,拙政园的有名正在于从布局、造景到创意都博览众长括甚多甚。     
  另外苏州的留园以轿厅和观赏峰石冠云峰著名,狮子林被称为“假山之国”,肉师园则有叹为观止的砖雕门楼……温步在苏州的街巷,随时都可能看见一两处雅致的园林,它们不仅装点环境,更把一丝古朴的情韵传递给你,那门庭后面有艺术的风华也有历史的沧桑。     
  苏州没有那种森然宫阙的王气,也没有易水壮士的悲歌,这里的曲巷通不过堂皇的官轿,这里的流水载不动太多的繁华,苏州给人的是宁静和慰藉,是心灵的皱折抚平后的闲适和豁达,它不是创造伟业的地方,却是平稳祥和的港湾,正如余秋雨所说,苏州是中国文化宁谧的后院。
万通网-有你才会更精彩
 楼主| TOM 发表于 2009-1-28 00: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TOM
2009-1-28 00:11:59 看全部
本帖最后由 TOM 于 2009-1-28 00:28 编辑

姑苏出美女,这句古话现在深有争议.苏州人自己也承认,除了皮肤较好,苏州的地产美女并不比外地多到哪去.

      那么苏州女究竟怎样漂亮?征询结果,比较多的说法是:这儿的女人满清秀、娇滴滴。清秀与漂亮不无关系,却又不能简单地说等于漂亮。娇滴滴则与性格、气质相关。

  它们的注脚是否就可以说:比较瘦小、比较玲珑、比较聪明,也比较温柔、比较细腻、比较敏感。那种宜嗔宜喜的神情,尤其那种略显惊讶的娇羞神情,会给人很深的印象,并觉得非古城苏州的女人不会有之。

  苏州女人不容易发胖,固然与其体质特点、饮食习惯不关,也应该看到与审美观念有缘。芭蕾舞演员为维持体形,不也是在拚命节食吗!我虽然承认“环肥燕瘦”都是大美人,但从总体上讲中国古代美人的楷模却是杨柳细腰、弱不禁风。如果说这种古典审美观念总会在中国某地不较大影响的话,那么当然就是苏州罗。

    这儿小桥流水最多,诗情画意最浓,书香门第和才子佳人最多,历来所享赞誉也最多。既然瘦括括、娇滴滴的佳人从来被人称颂,那么这种审美意识一定会钻到苏州女子的骨子里去。传统观念的熏染是方方面面、随时随地、自然而然、年复一年、代复一代地进行着。例如,一个小小女孩在妈妈怀中,看见外国人穿得光怪陆离,帽子上缀满徽章,就用小手指着嚷起来。那年轻母亲便不无惊慌地很快在那小手上轻打一下,然后唧唧咕咕地告诉宝贝:“怎么可以用手指?怎么可以叫得那么响?”可以想象,这女孩的这位妈妈,多少年前在美育上也受到过类似的教诲。
    以致于,如果一个苏州女人和男人争吵时,男的就有一句算得厉害的话,叫:“这种女人真少的!”可以看出,在这里何其强调对于女人的特殊教养和特殊道德的要求。毫无疑问,对此,我们是不能无条件都同意啦。

  但传统中有没有一些确实不值得珍视的东西呢?或者到少可以说无伤大雅、无碍大局呢?比如说,女性总应该温柔细腻些嘛――马克思似乎都这样认为,他在笔答女儿的问题“你最欣赏女子的什么优点”时,写的是“柔弱”,他认为男子的“力量”正应与女子的“温柔”相济,这样世界才和谐呵。

     不至于作此皮相观察诸君,当会感到:和男人们一起为社会作着贡献的瘦括括、娇滴滴的苏州女,确实算得古城苏州的一种美!
万通网-有你才会更精彩
 楼主| TOM 发表于 2009-1-28 00: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TOM
2009-1-28 00:16:05 看全部
苏州美女"身材精巧,面孔圆润,皮肤细腻,话语温婉"

万通网-有你才会更精彩
  • 您可能感兴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TOM
正式版主给TA私信
商界谋略,不逊战场之争,群雄并起,又岂能望人项背···

查看:1458 | 回复:8

手机APP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万通网
客服电话:19170818817 公司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南京路168号 ( 赣ICP备15008369号 ) 158638271@qq.com
QQ|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