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马上注册

搜索

腰骶部压痛点检查方法

[复制链接]
百年 发表于 2022-1-6 21:5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百年
2022-1-6 21:58:03 2889 0 看全部
https__3A__2F__2Fmmbiz___qpic___cn__2Fmmbiz_jpg__2FA8fwmf4tA1FmJBHrtVQEPoLb4C6vkia6rvgEsY6fzibMWpavjNh1mK9d8DgKk2bUP3ciamqLS4icOc9QF7qMgTMYEg__2F640__3Fwx_fmt__3Djpeg&r=https__3A__2F__2Fmp___weixin___qq___com__2Fs__2FmRd6E6m6p4MwMPzFn7AhTw&c=1.jpg
  1.腰背筋膜前叶和腰髂肋肌附着于L1~4横突尖上。当此肌附着处发生无菌性炎症病变时,会引起腰痛。一般来说,L1~3横突尖痛常会并发肋弓痛、上腹部腰带样紧束感、腹部不适、腹痛、腹胀、嗳气、反酸、呃逆、食欲不振、胃纳不佳、习惯性便秘与慢性腹泻交替发生等。上腰段的双侧横突尖痛,可向上传导,汇集于T11、12或L1棘突部,形成传导区的棘突痛和传导性压痛点。

  当检查者双拇指尖分别按压两侧L2横突尖引出疼痛时再按压T11、12或L1棘突,则此传导区的棘突痛和传导性压痛点均会自行消失。但当停止两侧L2横突尖的按压,则此传导征象又会重演。只有当横突尖痛经久不愈,致使上述疼痛传导区的软组织出现继发性炎症病变时,则两侧L2横突尖按压时只能缓解传导区的部分棘突痛和压痛而不能全消。另外,L2横突尖痛还可向前传导引起腹痛。

  检查方法:双侧腰痛病例可采用俯卧位单侧腰痛者也可采用侧卧位,并发腹痛病例可采用腰伸展站立位进行检查。检查者两拇指尖分别按压在两侧腰际,紧靠第12肋骨下缘,位于L2横突部位,向内上方相对地深入嵌压左右两侧L2横突尖作滑动按压,可查得压痛点;以后再在腰际两旁将两拇指尖分别按压在L3、4横突尖部位,相对地向内方顺次滑动按压左右两侧横突尖,可以查得L3、4横突尖的压痛点。至于L5横突尖,仅属髂腰韧带附着处,是不易发生无菌性炎症病变的。

  2.第12肋骨下缘压痛点

  此处为下后锯肌、腰髂肋肌以及腰背筋膜前叶等骨骼附着处。无菌性炎症病变时会产生腰痛。还可沿肋骨向上腹部传导,形成肋弓痛。与L2横突尖痛完全一样,也可引起与前述相同的一系列腹部征象。

  检查方法:病人俯卧,在检查L2横突尖压痛点的位置上,检查者拇指尖稍向上移,再转动指端使螺面向上,针对第12肋骨下缘向上作滑动按压,可查得压痛点。

  3.腰椎棘突主要是腰背筋膜后叶(L1~S4)、后下锯肌(T11~L2棘突)、多裂肌、旋椎肌骨骼附着处。按压其无菌性炎症病变的所在部位,会引起腰痛、腰骶痛或骶尾痛。单独发病者少见,多与腰部深层肌损害并存。

  检查方法:病人俯卧,检查者用拇指尖沿每一棘突端或骶中嵴端的旁侧,向前和向内方向滑动按压。有病变者,可查得压痛点(图19)。一般以L4棘突~骶1中嵴的压痛最为多见。
https__3A__2F__2Fmmbiz___qpic___cn__2Fmmbiz_jpg__2FA8fwmf4tA1FmJBHrtVQEPoLb4C6vkia6rIKE0z8ycgq7n4cdQFabAIOjZBmJsnQ9vkAUsxnNPJEN8YmuAx3ic68A__2F640__3Fwx_fmt__3Djpeg__26tp__3Dwxpic__26wxfrom__3D5__26wx_lazy__3D1__26wx_co__3D1&r=https__3A__2F__2Fmp___weixin
  4.腰椎板和骶骨背面压痛点

  腰骶部软组织损害时,L1椎板~S4中嵴的骨膜(或肌附着处)受到腰部深层肌损害的影响,均会出现无菌性炎症病变。L3~S2为其好发部位。

  检查方法:病人俯卧位,检查者以拇指尖针对L1椎板由上向下逐一滑动按压直至S4中嵴背面,无菌性炎症病变时,可查得压痛点。

  5.腰椎后关节压痛点

  该区为多裂肌和旋椎肌的附着处。无菌性炎症病变时会引出与“腰部深层肌和腰背筋膜压痛点”完全相同且更为剧烈的临床表现。腰椎后关节压痛点是腰部深层肌主要的发痛部位。传统概念把它们误诊为“后关节综合征”,实际上疼痛决不是由于后关节的骨和软骨组织所引起,而上全属后关节外表附着的多裂肌和旋椎肌之无菌性炎症病变所导致。

  检查方法:患者俯卧位,检查者用双拇指尖自椎板稍向外移,垂直深按腰椎后关节突,顺次逐一滑动按压,可查得压痛点。
https__3A__2F__2Fmmbiz___qpic___cn__2Fmmbiz_jpg__2FA8fwmf4tA1FmJBHrtVQEPoLb4C6vkia6rJVboPW7ic1WYto3vv2Suku4YVSdiaMocn7wG4XrMfK4uaSomkNpf5fZQ__2F640__3Fwx_fmt__3Djpeg__26tp__3Dwxpic__26wxfrom__3D5__26wx_lazy__3D1__26wx_co__3D1&r=https__3A__2F__2Fmp___weixi
  6.骶棘肌下外端附着处压痛点

  骶棘肌和腰背筋膜后叶的下外端附着处,起自腰三角区外缘的髂嵴,沿髂后上棘内上缘与骶髂关节内侧缘直至骶骨末端。无菌性炎症病变时,就出现腰痛、腰骶痛或并发“放射性坐骨神经痛”、下肢传导性麻木、麻刺感或麻痹等。

  检查方法:病人俯卧,检查者的拇指尖沿着腰三角区外缘的髂嵴开始,向内至髂后上棘内上缘,再向下直至骶髂关节内侧缘和骶骨末端,针对此肌附着处作滑动按压,可查得表浅的压痛点。一般以髂后上棘内上缘的髂嵴压痛最剧和常见。

  7.髂嵴压痛点

  该处为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腰方肌、背阔肌和缝匠肌的附着处。其中前三块腹肌髂嵴附着处损害是腰痛、腰臀痛或腰腿痛的主要病因之一。腹外斜肌附着于髂嵴外唇,腹内斜肌附着于髂嵴中唇,以及腹横肌附着于髂嵴内唇。无菌性炎症病变时会出现疼痛。

  检查方法:病人侧卧或俯卧,检查者以拇指尖沿着整个髂嵴(自腰三角区外缘直至髂前上棘),针对诸肌附着处作滑动按压,可查得压痛点。除在髂嵴部出现高度敏感的压痛点外,还可以在胸廓外下方的肋骨缘疼痛部位查得高度敏感的压痛点,该处也是损害性病变的腹内斜肌上端附着处之一;通过此肌髂嵴附着处的压痛点强刺激推拿缓解主诉痛以后,则胸廓外下方传导性压痛点也不治而自行消除。
万通网-有你才会更精彩
  • 您可能感兴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百年
正式版主给TA私信

查看:2889 | 回复:0

手机APP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万通网
客服电话:19170818817 公司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南京路168号 ( 赣ICP备15008369号 ) 158638271@qq.com
QQ|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