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北京市5万余名考生将“居家考试”。上午9点,首门测试科目语文考试的“开考铃声”将在考生家中响起。
根据安排,今年北京市实行新高考,科目调整为“3+3”模式,即3门统考科目+3门自选科目。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三科,选考科目可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想品德6科中任选3科。文理不分科。此次测试,今明两天进行统考科目的测试;后两天为选考科目的测试。这一安排与新高考考试安排完全一致。
根据北京市教委要求,参加这次新高考适应性测试的考生按照所在中学的具体安排参加测试,获取试题后居家自我管理或在家长监督下完成测试。考试完成后,按照中学的要求通过邮寄或发送图片等方式上交答卷。
邮箱提取、网上答题 试卷多途径送入考生手中
邮箱提取、网上答题、现场领卷……记者从部分学校了解到,各校根据自身情况通过不同方式为学生发放试卷。昨天上午9点,十八中的校门口就支起7张发卷桌,并摆放上已经密封好的试卷,等候家长们前来领卷。“由于疫情原因,我们要求家长分时段前来,校门外设置测温台,所有前来的家长都需要接受测温。”十八中校长管杰告诉记者。
(十八中学门口家长领卷处)
广渠门中学则是通过学校提前的摸底情况采取分批发放试卷。其中约三分之二的学生家里有打印机,提前30分钟发卷。其余三分之一的学生由于家里不方便打印,则可提前两个小时领卷,给打印试卷留出时间。据广渠门中学校长李志伟介绍,学校根据不同科目设置了9个不同的邮箱,学生开考前30分钟可根据自己考试科目利用密码到相关邮箱下载。
“按照全市的统一要求,学校细化了一些规则。比如,试卷下发的邮箱,我们是一个班建一个公邮,但由学校统一掌握,家长进邮箱进行下载。”一零一中学副校长熊永昌介绍,此举是从邮箱取卷的技术角度考虑,“几百人同时进一个邮箱容易出问题,所以我们在技术上进行细化,让各个班的公邮同时间就几十人下载,不容易崩溃,更有保障”
家长监考前先收“工作清单” 考务“云”培训按高考考务标准进行 为了保证测试的效果,各校也都在考前通过在线辅导、给家长发《给家长的一封信》等方式,让家长们接受了“监考前”的“云”培训。
每科考试前15分钟,提醒学生清空桌面、准备好学习用品、将手机等电子产品静音。准备好该科试卷、答题纸及条形码。并下达“考试即将开始,请确认手机等电子产品静音”的指令……在此次新高考综合测试开考前,丰台二中高三考生的家长们都已经从班级的微信群收到了一份“家庭监考员监考工作清单”。
在这份监考清单中,列明了每科考前15分钟、考前10分钟等不同时间段家长的任务和需要下达的指令。为防止家庭监考员错过时间点,还细心地提醒家长根据考试时间设置好各个时间节点的闹钟。
广渠门中学高三学生家长徐掖庭告诉北青报记者,考试需要用到的打印机、打印纸已经全部都提前准备好了,家里尽量不与孩子抢网络。还特意通知了孩子的爷爷奶奶,测试这几天尽量不要打电话,在饭菜上也尽量做得精致点。
( 一七一中学一位学生在家应考 )
早晨9时,开启家里摄像头,老师远程巡考;打开学校规定的APP,考试期间不能中途退出;家长成为“监考员”,发卷、收卷……一处处设在家里的“考场”,考风严谨。
很多首次尝试监考的家长们,被网友封为最严“考官”。
开考前几分钟,北京一零一中学高三1班学生叶芃威的母亲坚持要求将“考桌”上铺着的中国地图撤下。她说,这张图铺了十多年,但是“考场”纪律不能打折扣。还有一些家长特意向单位请假,在家做好监考和生活服务保障。十五中学高三学生葛昀缇的妈妈还认真写了“监考笔记”:“8时30分,考前准备有序进行。8时50分,转述班主任在家长群关于正确填写考号及考试期间规定。8时55分,正式阅读试卷,不能答题……”
考试结束后,不少家长主动联系学校老师,汇报沟通当天孩子考试的状态以及自己对于考试的一些感想。十二中钱学森学校的一位高三家长在给老师的短信中写道:“体验了两个半小时的监考,我想说老师真的太不容易了,每时每刻都要想着学生的答题进度,不能走神,不能出声音,很感谢老师们的辛勤付出。”
“适应性测试,家长大有作为。”北京市特级校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国雄认为,这次考试家长要扮演好双重角色,既要搞好服务,更要代理“考官”,让孩子感受到有“老师”监考的真实考试氛围。尤其家长要做到两个不问——不问“题目难不难”、不问“考得好不好”,让孩子考完一门放下一门,把精力投入到下一科考试中。
老师全程“云”监考
开考后,广渠门中学的会议室里,大屏幕上是考生答题的实时画面。这次测试,学校启动了云端监考。“给学生们营造好考场氛围,也能及时通过远程协助的方式为学生解决考场上的突发问题,更加有效地为学生保驾护航。”该校校长李志伟说,“适应性测试的关键就在‘适应’二字,适应新高考流程、适应考试节奏、适应考场心态、适应题型。”
测试期间,丰台二中的各科教师保持手机、网络畅通,以便考生、家长在测试过程中遇到相关问题可以及时联系到任课老师。
为了测试顺利进行,还有很多“编外”人员默默努力。崇文小学学生向全市小学生发起“静音”4天的倡议。大兴区瑞海家园社区,业主群也收到一条温馨提示,提醒街坊四邻一起为高三学生营造安静的考试环境。
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表示,这场“不见面”的考试,不仅帮助考生熟悉新高考流程,而且也是个人和家庭的特殊记忆,是教育创新的尝试,更是共克时艰的协作。
学校细化判卷流水 学生作文“录入”电脑以保字迹清晰
“我们几乎天天开协调会,把一些细节问题再想细一点,比如最难的问题之一就是判卷,尤其是作文的评判。” 对于居家考试的各方面细节,一零一中学副校长熊永昌透露,其中技术的细节问题成为关键,尤其是考后的判卷面临的技术问题。
据他介绍,虽然此次测试的阅卷由学校进行流水判卷,学校判卷老师的评判过程必须公平、公正。由于考后试卷在学生手里、由学生拍照上传,但是老师们“盯着照片看作文,有些容易看不清楚”,针对这一问题,一零一中学进行细节完善,在全部科目考后由学生把试卷的作文再往电脑上录入,要求学生电脑录入的作文与当下拍的照片完全一致、不得再作修改。“作文重新录入,不会要求学生马上做,在不影响大家各科考试的情况下稍后进行。老师也会对照片和电脑录入文本进行比对,以确保更好地判卷。”
4月上旬将进行 全市统一的模拟志愿填报
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表示,通过这场“不见面的考试”,更希望考生熟悉试题结构和考试流程,了解本人各科目的大致水平和复习状况。测试成绩不具备参考意义,测试成绩和排名与6月份高考成绩和排名没有关联性。
根据安排,测试结束后,北京教育考试院指导各区统一评分标准,细化评分细则,各区统一组织或由各学校进行试卷评阅。评卷后全市统一汇总各区考生成绩。4月上旬将进行全市统一的模拟志愿填报,促进考生熟悉志愿结构和志愿填报系统,了解相关投档规则,掌握志愿填报方法。
|